老鼠常识及灭鼠最佳方法
发布日期:2018-11-20
老鼠的危害:
1、传播疾病:鼠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,数量多,分布广,迁徙频繁,是很多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播媒介,能传播鼠疫、流行性出血热、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 种疾病。鼠疫是原发于鼠类并能引起人间流行的烈性传染病,传染性极强,历史上死亡率很高,据估计,有史以来,死于鼠源疾病的人数,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 者。历史上鼠疫有过三次大流行:6世纪东罗马帝国第一次大流行,流行时间长达50年,死亡1亿人;14世纪在欧洲第2次大流行,死亡2500万人口,占当 时欧洲人口的14%;。18世纪末19世纪初,第三次大流行,死亡4000万人。鼠疫疫源地分布世界各地,全世界有200多种老鼠是鼠疫菌的保菌动物。鼠 疫在世界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。如停息了26年之久的印度,1994年又重新爆发鼠疫。SARS流行可能与老鼠有关。去年我国一些省市暴发流行SARS,相 关机构对其病源开展了广泛研究。有关专家认为非典可能与蟑螂、老鼠等有关。
2、损耗粮食:老鼠是一种贪吃的动物,每只老鼠每天要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1.5倍的食物。全世界每年被损耗的粮食有5000万吨,损失上亿美元。另外老鼠还能盗食森林的种子,啃食幼苗,树皮,给森林带来严重的危害。老鼠能破坏草原,与牲畜争夺牧草,影响畜牧业。
3、老鼠对工业及建设事业的危害也是很严重的。老鼠因为其牙齿生长过速度快,必须通过磨牙才能维持其生存。因老鼠咬破电线造成短路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,危害严重。近两年来,深圳市发生多次老鼠咬断网线及电缆的事件。
威海地区常见的危害鼠类主要有褐家鼠、黄胸鼠和小家鼠三种;
褐家鼠学名 Rattus norvegicus (Berkenhout)属啮齿目,鼠科。别名大家鼠、沟鼠、挪威鼠、白尾吊、大老鼠。褐家鼠栖息于人类建筑物内,常盗食食品及杂物,啃啮电缆及文件,携 带多种细菌及鼠蚤,且造成大量污染。可传播鼠疫、假性结核病、狂犬病、脑炎、布氏杆菌病、钩端螺旋体病及黄疽病等10多种流行病。体形肥大,体长150— 250mm,尾较短,耳朵短较厚,头小吻短。后足粗大,长35—45mm,后足趾间具一些雏形的蹼。乳头6对。体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,毛基深灰色,毛尖棕 色;腹毛苍灰色,毛基灰褐色,毛尖白色。尾上面黑褐色,尖端白色,此外还在一些地区发现全黑色或全白色的个体。头骨粗大,顶间骨宽度与左右顶骨宽度总和几 乎相等。上臼齿具三纵列齿突,上颌第三日齿的横崎已愈合,呈“C”字形。褐家鼠栖息地广,适应力强,凡是可以作为隐蔽场所的地方均可作窝。昼夜均可活动, 且子午夜最活跃,黄昏和黎明前为活动高峰。善游泳、潜水、攀爬和跳跃。警觉性强,不轻易进入不熟悉的地区,不食不熟悉的食物。繁殖力强,条件适宜全年均可 繁殖,年繁殖2—3窝,每胎1—15只,每年4—5月和9—10月为其繁殖高峰期。妊娠期21天左右,仔鼠3月龄时,达到性成熟,生殖力可保持1.5—2 年,寿命可达3年以上。(此鼠为威海地区主要危害鼠种)
2. 黄胸鼠 学名 Rattus flavipectus (Milme—Edwards)属啮齿目,鼠科。别名黄腹鼠、长尾鼠。黄胸鼠常活动在建筑物上层,褐家鼠在下层。该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,7—8月是繁殖高 峰,年繁殖3—4次,每胎6—8仔,个别多达16仔,幼鼠出生3个月达性成熟,寿命长达3年。
3.小家鼠,别名仓鼠。生长三个月成熟,21天可怀孕。 第一胎5—6个,以后每胎加一个,直到一胎达到15—16个,以后每胎减少一个,直到一胎产5—6个时,就停止繁殖。一只母小家鼠一年要怀8次胎,俗话说:一公一母,一年三百五。
老鼠对栖息条件和适应性很强,从寒冷的极地和高山到干热的沙漠,从茂密的森林到一望无际的草原,从农村到城镇都有鼠类的活动。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,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。老鼠的食物供应也相应改善。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地
上一篇:酒吧、KTV等场所灭蟑螂要点
下一篇:防制衣物蛀虫有哪些方法?